搜索

搜索
开启左侧

[分享] 美式脊椎矫正AMCT技术

[复制链接]
聂响斌 发表于 2012-9-20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登陆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Activator Method Chiropractic Technique(AMCT)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就是分析患者两脚长度的变化。在尚未对患者治疗之前,须先仔细而正确的判断两脚长度变化之后,才可以决定是否给予患者进行AMCT的治疗。分析患者两脚长度的变化已成为AMCT通用的临床规则,当患者因各种不同的症状来求诊时,医生均可确实依据此一通则找出半脱位(Subluxation)部位。
在AMCT的领域中,分析两脚长度变化的方法包括分离(isolation)测试、压力(pressure)测试与应力(stress)测试:透过这些测试,我们可以找到人体躯干骨架以及四肢关节的半脱位部位。当患者仰卧时,我们分析两脚长度变化,找出较短的一脚,对AMCT而言,此一步骤极为重要,因为上述测试的目的,几乎都是在观察较短一脚的反映和变化。习惯上,我们将较短的一脚(以下简称为“短脚”)定义为骨盆病变脚(pelvis deficiem,简称PD脚)。有时,我们也将“短脚”称为反映脚(reactive leg),因为在做不同的测试时,这只脚有变长变短的感应。对同一患者而言,PD脚决定后,将来复诊就沿用这只脚为反映脚。而且,如果在最初诊断时,就能正确地判定PD脚,那么通常在后续的疗程中就在沿用这只脚为PD脚。不过,当患者因受严重外伤、重大疾病、身体结构或神经系统受损时可能会改变两脚长度。
就因为PD脚在AMCT的治疗方法上具有相当关键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有一套精确而肯定的方法来判断PD脚。PD脚是在患者一开始俯卧于治疗床(adjusting table)时,有医师以自视方式测得。由此可知,正确地将患者置于治疗床,然后仔细进行最初两脚长度分析是极为重要,因为判定结果将决定后续AMCT疗效的成败。
原始两脚(initial leg)长度的判定:
原始脚长的分析应依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 患者姿势的摆置----避免患者姿势不良而变形;
2、 目视检查----观察患者两脚长度的差异;
3、 第一位置(position#1)步骤----判定PD脚;
4、 第二位置(position#2)步骤----判定半脱位部位。
患者姿势的摆置:
1、 将电动治疗床直立;
2、 请患者站在治疗床的脚踏板上;
3、 请患者面向治疗床,并将脸部置放于治疗床凹槽中,双手掌心朝上平放于两侧治疗床上;
4、须告诉患者不论在下降治疗床之前、或正在下降治疗床时、或者已经降下治疗床时,请患者降下治疗床时,均不要移动身体,且必须保持水平位置(horizontal position);
5、当治疗床下降时,将手放在患者背部,此举可帮助神经紧张的患者,也可减少因治疗床改变高度所引起的不舒适的感觉,另一方面可防止患者在治疗床下降时移动身体。治疗床必须下降至水平位置;
6、当治疗床降至水平位置时,请患者放松,并在完成长短脚测试前不要移动身体,病患的双脚应能伸出治疗床的底部,并有不够的空间让脚踝及脚部能自由移动。
目视检查----观察病人两脚长度的差异
病人就俯卧位置后,医师站在治疗床下侧(患者两脚下侧),医师身体正面与患者脚掌平行,以利取得良好视线。为确保精准的判定结果,应遵循下列步骤,逐一进行:
1、 在未碰触患者之前,检视患者两脚的特定点(如两脚踝或两脚根),以找出两脚长度差异;
2、 找出两脚是否有不对称翻转;
3、 检查病人两脚趾是否过度内八或外八;
4、 两手掌形成杯状,置于患者两侧脚踝,将两脚跟并拢,并且形成一个水平的正确角度。
第一位置(position#1)步骤一判定PD脚
所有AMCT的测试都从这个第一位置开始。患者俯卧将脚置于治疗床上,两膝自然伸展,脚踝、脚掌均处于自然及不受外力的状态。
以上步骤可以协助我们找到真正的PD脚,建立AMCT的分析与治疗基础:
1、 两手拇指分别置于鞋跟正下放,食指置于两侧脚踝后方,中指置于两侧脚踝前方;
2、 轻轻地以拇指排除患者两脚内翻或外翻的现象,使两脚根及脚底保持平行;
3、 以拇指轻轻地将两脚往上(dorsiflex)推,直到感到有阻力为止;
4、 让患者脚趾自然外展(向外旋转)约10到20度;
5、 轻轻地以拇指将患者两脚向上推,力道须经过患者双脚纵轴;
6、 此时即可将短脚者判定为PD脚。
第二位置步骤(position#2)----判定半脱位部位
第一位置的目的在于决定患者是否有半脱位现象,而第二位置则更精确地提供我们有关患者半脱位的部位与方向资料,进而找出真正的患侧所在。
简言之,第二位置是将患者双脚向后弯曲以测试脚长,而其角度则不宜超过90度。
第二位置的测试法:
1、 站在治疗床下侧,以能轻轻接触患者双脚为主;
2、 双手中指分别置于患者脚背,位于跖骨与趾骨之关节处(metatarsar-phalangeal junctions);
3、 将脚上抬之前,以中指为支撑点,将脚弯曲直到感觉脚步的紧绷为止;
4、 虚拟一条以患者身体中心为主的参考线;
5、将脚上抬,于上抬过程中迅速将食指置于鞋沿外侧、拇指则置于鞋底靠近脚趾处,上述手指摆置方式的目的在于使患者双脚外开的程度和第一位置相同。同时将手肘向身体靠拢,并依第4步之参考线保持双脚居中、平行。记住,要维持与第一位置时双脚外开的程度;
6、 靠拇指指导外,时患者两脚掌自然外张,一疏解腿及脚踝的紧张,尽量保持与立姿相同的外张程度;
7、 将双脚上抬,直到两膝弯曲,但不超过90度或知道我们能明显分辨PD脚的长度变化为止;
8、 以两鞋跟接触的边沿为参考点,目测两鞋跟间的差异,找出PD脚的长度变化。
状况一(Possibility One):
当患者双脚被抬到第二位置后,PD脚变长,列为状况一。所谓PD脚边长是指相对于比第一位置时更长而言。当状况一出现时,即可进行膝盖及脚掌测试与矫正。
状况二(Possibility Two):
当患者双脚被抬到第二位置后,PD脚变短,列为状况二。所谓PD脚变短是指相对于比第一位置时更短而言。当状况二出现时,即可进行第四腰椎的测试与矫正。
状况三(Possibility Three):
状况三在最初脚长分析时很少发生,即使是没有症状的患者通常也会有明显的PD脚,而且每次来诊这只脚会一直被定义为PD脚。如果在最初的脚的长度分析中,患者在第一位置时没有短脚出现,而且在第二位置时脚也没有变长或变短的现象,但患者却感觉有骨盆或脊椎异常的问题时,则我们可以进行耻骨异位的分离测试与矫正。
测试的种类
在进行AMCT疗法时,会运用三种测试及一项定律,这些方法大部分和脚的长度分析有关:前者分别为分离测试、应力测试、与压力测试以及长短定律。
透过以上各种测试,我们观察PD脚的反应来判定关节半脱位,并进行半脱位程度的评估,同时决定治疗时机及治疗部位以改善骨关节的活动能力。
分离测试:
患者依医师指示而做的特定动作,每一动作均有助于让医师找出脊椎及四肢关节的半脱位部位进行评估。
应力测试:
医师在病患脊椎、关节或身体组织半脱位的方向轻轻施以推挤或牵引的力量而使半脱位状况更加明显。
压力测试:
相对于逆压测试,医师在患者脊椎、关节或身体组织半脱位的反方向,亦即矫正方向轻轻施以推挤或牵引的力量而使半脱位状况有所改善。
长短定律:
长短定律是用以决定患侧的通则。当患者处于第一位置知,我们以各种分离测试来检查相对于脊椎或关节的状况,当PD脚变短时,就表示该对应的脊椎或关节有半脱位的现象,接着将患者双脚抬到第二位置。第二位置用来决定脱位患侧所在。在第而位置时,如果患者PD脚变长,表示患侧与PD脚同侧;反之,如果PD脚变短,则表示患侧在PD脚的对侧。当然,如果能再以压力测试来确定患侧所在更好。
基础检视通则(Basic Scan Protocol)
状况一(Possibility)
下肢部位:膝部与足部
当我们检查患者的膝、足部时,一定要从PD脚的膝部内侧开始。
膝部内侧(Medial Knee)
压力测试---检查患者膝部内侧是否脱位时,应自膝部内侧的韧带处轻轻加压,其施力方向为向外、向下;而且力道必须能穿透膝关节。如果患者在第一位置时的双脚长度变得比较等长时,即可矫正该脚的距骨(talus)及膝部内侧;
矫正方法---上述压力测试结果为阳性时,依据AMCT通则,应对患者患侧进行矫正。此时距骨应是向前、向下、向内脱位;矫正时接触点在距骨下方内沿,亦即内脚踝的前下方,施力方向(line of drive,LOD)为向后、向上、向外。
膝关节通常是向内、向上半脱位。先按压膝关节内侧韧带,为了能将矫正器尖端置于正确地方,我们在触诊时可以将患者的膝关节做前伸及后弯的动作以便找出胫骨在膝关节内侧突出的部位。矫正时接触点在接近胫骨高丘(tabial plateau)的上方。施力方向为向外、向下直接打向膝关节。
如果在PD脚进行膝部内侧的压力测试后,患者双脚未变成等长或长短差异未见改善;或者在PD脚进行距骨与膝部内侧矫正后,患者双脚仍未变成等长或长短差异未见改善,即于PD脚对侧膝部内侧进行压力测试。测试后如果患者在第一位置时双脚变成等长或长短差异有多改善,即可对此脚的距骨及膝部内侧进行矫正,步骤同前。
膝部外侧(Lateral Knees)
假如,膝部内侧经顺压测试及矫正后,患者双脚长度如果仍然未变等长或长短差未见改善,应即进行膝部外侧的诊治。
压力测试---自膝部外侧韧带处轻轻按压,不要接触到腓骨(fibula)。施力方向为向内、向下,力道要能穿透膝关节。经此压力测试后,如果患者于第一位置时,双脚变等长或长短差异有所改善,即可对骰骨(cuboid)及膝部外侧进行矫正。
矫正方法---压力测试判定膝部外侧有问题后,依据AMCT矫正通则,应对该脚骰骨及膝部外侧进行矫正。在所有脚骨中,骰骨最常脱位,而且通常会向前、向下、向外半脱位。矫正接触点为骰骨下方外侧,亦即骰骨与第五脚掌骨的接合处的后方。施力方向为向后、向上、向内。
膝关节也可能会向外、向内半脱位。先用按压膝关节外侧韧带,为了能将仪器尖端置于正确地方,我们在触诊时可以将患者的膝关节做前伸和后弯的动作,以便找出在膝关节外侧上方突出部位的胫骨高丘。施力方向为相内、向下直接打向膝关节。
如果在PD脚进行膝部外侧的压力测试后,患者双脚未变成等长或长度差异未见改善;或者在PD脚进行膝部内、外侧矫正后,患者双脚仍未变成等长或长短差异未见改善,即于PD脚对侧膝部外侧进行压力测试。测试后如果患者在第一位置时双脚变成等长或长短差异有所改善,即可对此脚的骰骨及膝部外侧进行矫正,步骤同前。
足、膝部测试并矫正完之后,接着做骨盆(包括骶髂关节及耻骨在内)的压力及分离测试。
骨盆
足、膝部经过上述矫正之后如果患者双脚仍未变等长,即应进行第一阶段骨盆压力测试。
骶骨向前、向上半脱位(Anterior-Superior Ilium)
压力测试---向下、向内按压PD脚对侧的髂骨脊,髂骨脊的施力平面与骶髂关节面平行。随后检查患者双脚在第一位置时是否变为等长或长短差异变小;若是,则表示此侧髂骨为AS,应施予矫正。
矫正方法---矫正AS髂骨须以Activator打三枪。位置分别为:
1、 第一骶椎结节向外半英寸处的骶椎基部后方。施力方向:向前、向下;
2、 PSIS上方约一英寸处的髂骨脊。方向:向下、向内;
3、 坐骨结节(ischial tuberosity)上方。方向:向前、向下。
完成AS髂骨矫正之后或做完压力测试之后,如果患者双脚长短差异没有改善,则须考虑进行PD侧的PI髂骨矫正。一般而言,PI髂骨的发生率较高。
髂骨向后、向下半脱位(Posterior-Inferior Ilium)
压力测试---以拇指向后、向上、向外按压PD侧的骶结节韧带,施力平面与骶髂关节面平行。随即检视患者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时的脚长变化(AS时只检视第一位置的变化)。
矫正方法---矫正PI髂骨须以Activator打三枪,位置分别为:
1、 PD侧坐骨脊(spine of the ischium,靠近坐骨结节内侧)。方向:向后、向上、向外。
2、 随即矫正骶椎,施力点为坐骨孔内骶结节韧带下放。方向:向后、向上、向外。
3、 髂骨凹槽侧背处(靠近骶髂关节的外侧)。方向:向前、向上。
通常在做完足、膝部及AS及PI髂骨矫正之后,患者在第一及第二位置时的双脚应已等长(至少会十分接近等长)。最后,就骨盆的矫正而言,还需考虑一个问题---耻骨联合的半脱位。
耻骨联合(Symphysis Pubis)
分离测试---请病人将两脚膝夹紧,观察PD脚在第一位置时是否变短。若是,将双脚抬至第二位置,在检视双脚长度变化。若PD脚变长,表示PD侧的耻骨向上脱位;若变短,表示耻骨在PD脚对侧向下脱位。
耻骨向上脱位的矫正方法---请患者仰卧,施力点在耻骨上缘(靠近耻骨结节上沿),施力方向:向下。
耻骨向下脱位的矫正方法---清患者仰卧,施力点在耻骨弓下缘(靠近耻骨联合外侧),施力方向:向上。
附注:完成上述各种矫正之后,患者双脚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时的长短差应可获得明显的改善,接着我们要进行腰椎矫正。
腰椎
测试并矫正骨盆之后,依据AMCT基本检视通则应该进行腰椎的诊断。AMCT基础检视通则只对L5、L4、L2进行测试,其他腰椎则视状况再分别予以矫正。
第五腰椎
分离测试---请患者将PD侧的手置于下背部(注:患者此时分离测试时,脊椎应有扭转的感觉);
矫正方法---依据长短定律决定患侧所在,接触点为乳状突(mammillary process),施力方向:向前、向上,施力点通过腰椎关节(facet)的平面线(plane line)。
第四腰椎
分离测试---请患者将PD脚对侧的手置于下背部;
矫正方法---依据长短定律决定患侧所在,接触点为乳状突,方向:向前、向上,施力点通过腰椎关节的平面线。
第二腰椎
分离测试---请患者将双手至于下背部;
矫正方法---依据长短定律决定患侧所在,接触点为乳状突,施力方向:向前、向上,施力点通过腰椎关节的平面线。
胸椎及肋骨
腰椎矫正之后,依据AMCT基础检视通则应该诊断下胸椎的T12,T8以及上胸椎的T6、T4、T1,其他胸椎则视状况再分别予以矫正。
下胸椎及肋骨
第十二胸椎
分离测试---请患者将PD侧的手上举,置于头部上方的治疗台;
矫正方法---依据长短定律决定患侧所在,接触点为横突,施力方向:向前、向上、稍向内60度角,施力点通过胸椎关节的平面线。
在矫正第十到第十二胸椎时,我们通常会连带矫正相应的肋骨;但在处理第十二及第十一肋骨时,我们要依据患者所描述的症状予以测试。也许是因为第十二几第十一肋骨为悬肋,其症状的产生可能和第十二及第十一胸椎的脱位无关。因此当患者的疼痛是自肋椎间(cosovertebral)向外侧扩散,可能就是这两根肋骨脱位的结果。
第十二肋骨
分离测试---请患者将PD侧的手上举,置于头部上方的治疗台(与第十二胸椎的分离测试相同),深吸一口气后作短暂屏息。此一动作应该会使肋、椎连接处(costo-vertebral junction)受到压力(stress)。然后请患者呼气,观察患者第一位置时PD脚是否变短,若是,则依长短定律,决定患侧。
矫正方法---接触点为横突外侧约半英寸处,施力方向:向外、向下四十五度。有时第十二肋骨会向下、向内脱位,此时施力方向为向内、向上。
第八胸椎
分离测试---请患者将双手上举,置于头部上方的治疗台;
矫正方法---依据长短定律决定患侧所在,接触点为横突,施力方向:向前、向上、稍向内,施力点通过胸椎关节的平面线。
第八肋骨
第八胸椎矫正后,即做对侧肋骨的矫正;
矫正方法---接触点为横突外侧约半英寸处,施力方向:向外、向下四十五度。
上胸椎及肋骨
第六胸椎
分离测试---请患者将脸朝向PD侧后保持此一姿势;
矫正方法---依据长短定律决定患侧所在,接触点为横突。施力方向:向前、向上、稍向内,施力点通过胸椎关节的平面线。
第六肋骨
第六胸椎矫正后,即做对侧肋骨的矫正;
矫正方法---接触点为横突外侧约半英寸处,施力方向:向外、向下三十度。
第四胸椎
分离测试---此时患者脸仍朝向PD侧,并请患者将PD侧的肩膀向后(即向天花板的方向)离开治疗台,然后放原位;
矫正方法---依据长短定律决定患侧所在,接触点为横突,施力方向:向前、向上、稍向内,施力点通过胸椎关节的平面线。
第四肋骨
第四胸椎矫正后,即做对侧肋骨的矫正;
矫正方法---接触点为横突外侧约半英寸处,施力方向:向外、向下二十度。
第一胸椎
分离测试---患者脸仍朝向PD侧,并请患者双肩向头部方向耸动后放松;
矫正方法---依据长短定律决定患侧所在,接触点为横突,施力方向:向前、稍向内,施力点通过胸椎关节的平面线。
第一肋骨
分离测试---矫正完第一胸椎后,我们接着测试第一肋骨,请患者脸仍朝向PD侧并将双肩向上(头部方向)、向后、向下(脚方向)做一半圆形动作,依长短定律决定患侧所在。
有时患者两边肋骨都会有脱位现象,因此,矫正完一边后再做一次相同的分离测试,观察是否需要矫正另一边的肋骨。
矫正方法---接触点为横突外侧约半英寸处,施力方向:向外、向下;某些患者的第一肋骨可能比较接近水平,此时施力方向须调整为向前、向下。
上肢
测试并矫正第一肋骨后,请患者仰卧,双手自然置于身体两旁,脸朝PD侧。
肩膀半脱位—肩胛骨向内与向外半脱位
(Shoulder Involvement—Medial and Lateral Scapulae)
分离测试---首先进行PD侧肩膀的分离测试,然后再做对侧的分离测试。测试时,请患者PD侧的手肘向身体夹紧使肩膀带(shoulder girdle)产生应力作用。如果患者在第一位置时PD脚变短,即表示肩膀有半脱位现象;然后再将患者双脚抬至第二位置,受测试一侧的肩胛骨下角会向第二位置时脚长的方向半脱位。
肩胛骨向内半脱位的矫正方法---矫正肩胛骨向内半脱位的方法,包括肩胛骨、肱骨、桡骨与月状骨等四个有相互运动关联的部位(矫正时应想脱位的反方向施力)。
1、 接触点为肩胛骨翼下三分之一处,施力方向:向外;
2、 接触点为肱骨外侧,靠近三角肌结节末端。施力方向:向上(指向肩、肱关节窝);
3、 接触点为桡骨头的后上方。施力方向为沿着桡骨,向前、向下;
4、 接触月状骨的正面(与掌心同面),施力方向为向后。
肩胛骨向外半脱位的矫正方法---如同肩胛骨向内半脱位,矫正肩胛骨向外半脱位包括肩胛骨、肱骨、尺骨与腕骨等有相互运动关联的部位(矫正是应已脱位的反方向施力)。
1、 接触点为肩胛骨翼下三分之一处,施力方向:向内;
2、 接触点肱骨外侧,靠近三角肌结节末端。施力方向:向下(指向手肘);
3、 接触点为上尺骨头的前方。向外、稍向上;
4、 接触手背腕骨靠近手掌处,施力方向为向前。对大部分患者而言,需要打两枪,对手掌较大的患者则可打三枪。
颈椎与枕骨
测试并矫正胸椎与肩胛骨之后,依据AMCT基础检视通则应接着诊断颈椎及枕骨;在基础检视通则中,我们通常只做以下部位的测试与矫正:
第七颈椎
第五颈椎
第二颈椎
第一颈椎
后枕骨
第七颈椎
分离测试---做上胸椎及肩胛骨分离测试时,患者的脸是朝向PD脚,现在请患者将转回面朝下的自然姿势;
矫正方法---接触点为后关节突(pedicle-lamina junction),施力方向:向前、向上、稍向内,施力点通过颈椎关节的平面线。
第五颈椎
分离测试---完成第七颈椎测试之后,患者的脸部应是朝下的姿势。现在请患者将头轻轻后仰,然后摆回原来脸朝下的自然姿势;
矫正方法---接触点为关节突。施力方向:向前、向上、稍向内,施力点通过颈椎关节的平面线。
第一、 二颈椎
分离测试---第五颈椎测试后,患者的脸部处于自然朝下状态。现在请患者将往胸部缩下巴。如果患者在第一位置时,PD脚变短,则将双脚抬至第二位置,观察PD脚的长度变化;如果变长,表示第一颈椎向PD侧脱位;如果变短,表示第二颈椎向PD对侧脱位。
矫正方法(第二颈椎)---接触点为PD对侧,椎弓与椎弓根的连接处(即为关节突处),施力方向:向前、向上、稍向内,施力点通过颈椎关节的平面线。
矫正方法(第一颈椎)---接触点为横突最外侧,施力方向直线向内。
后枕骨
分离测试---测试第一、二颈椎后,患者应处于脸部朝下的自然状态。现在请患者将脸部向治疗台直下推压,这个动作动作会使后枕骨产生应力作用。
矫正方法---接触点为下项线(inferior nuchal line)的枕骨后侧,施力方向:向前。矫正后在重复分离测试,观察另一侧的枕骨是否需要矫正。
状况二
患者在治疗台上俯卧位置后,我们将患者双脚抬至第二位置,如果PD脚变短,则属状况二。依据AMCT基础检视通则,我们可以跳过足膝部与骨盆的处理,直接做第四腰椎的测试、矫正。然后依上述各项步骤,循序由下往上检视各部位。
状况三
状况三在最初脚长分析时很少发生,即使没有症状的患者通常也会有明显的PD脚,而且每次求诊这只脚会一直被定义为PD脚。如果在最初的脚长分析中,患者在第一位置时没有短脚出现,而且在第二位置时脚也没有变长或变短的现象,但患者却感觉有骨盆或脊椎异常而引起的症状,则我们可以进行耻骨异位的分离测试与矫正。


 

精彩评论14

正序浏览
邓红波 发表于 2012-9-20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进来瞅瞅、加油!
 
admin 发表于 2012-9-21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这篇文章真的很不错!
 
五仔 发表于 2013-5-24 10: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清远
 
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整脊技术
 
聂响斌 发表于 2013-5-26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五仔 发表于 2013-5-24 10:33
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整脊技术

:handshake   考大家一起分享
 
 楼主| 奋勇直前 发表于 2013-11-24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多谢你的分享,这篇文章真的很好!{:soso_e179:}
 
勿忘初心 发表于 2016-5-26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ygy 发表于 2016-6-6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百色
 

 
缘梦 发表于 2017-5-5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咸阳
 

 
小路 发表于 2018-6-12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
 
?抹去我婆婆后
 
我里嘞 发表于 2018-8-5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不错
 
阿兹 发表于 2021-7-5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谢谢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关注

314粉丝

102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中国康复治疗师网APP下载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提供优质康复职称考试辅导服务

康复学习就上康复治疗师网

康复医学职业教育O2O创新品牌

10年优越口碑历程见证

  • 官网微信

    每天官微五分钟一年萌新变大神

    扫码关注
  • APP客户端

    48+W康复治疗师邀您加入!

    下载APP客户端
  • 官方客服
KFZLS.COM

学习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悄悄变强大,惊艳所有人!

Copyright   ©2012-2021  康复治疗师网Powered by©kfzls.com技术支持:康复教育网     ( 湘ICP备1201063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