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康复治疗师网

标题: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的康复计划 [打印本页]

作者: 王一鸣    时间: 2013-4-29 21:20
标题: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的康复计划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的康复计划
张其亮,滕学仁
      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科收治的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86例,男49例,女37例;年龄(32.3±9.4)岁。随机分为A、B2组各43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均在住院时及出院后由专人指导康复训练,A组执行激进康复计划;B组执行常规康复计划。①激进康复计划:术后1~7d,卧床休息时支具固定膝关节于完全伸直位,并行股四头肌舒缩及踝关节屈伸活动,逐渐扶双拐部分负重下地站立,床边膝关节被动屈曲;7d后被动屈曲90°,不扶拐伸直位支具保护下完全负重站立及下地活动,保护性直腿抬高;2周末被动屈曲120°,伸直位支具保护完全负重行走;3~6周支具保护性肌力锻炼及非负重状态全范围活动和行走,闭链及固定自行车练习、终末伸直及平衡练习;7~12周,主被动膝关节屈曲,活动范围与健侧一致,伸膝及抗阻力伸膝、闭链及开链、保护下全蹲。肌力恢复良好满3个月去除支具,恢复全范围生活活动,9个月逐渐恢复对抗性竞技运动。②常规康复计划:术后1~6周锻炼方法同上,但不进行膝关节屈曲活动训练;7~12周逐步床边被动屈曲,单拐部分负重至完全负重,90°范围行走,闭链及固定自行车练习;4~10个月,伸膝活动与健侧相同,保护下全蹲,全范围生活活动,全量运动;12个月后恢复对抗性竞技运动。
       结果2组平均住院天数A组明显少于B组(9.7±2.0d与11.4±3.0d,P<0.05)。18个月后随访,完成康复计划A 组39例,B组34例。患肢与健肢大腿周径(髌骨上缘10cm)的差值比较,A组明显小于B组(1.0±0.2与1.6±0.3,P<0.05)。膝关节活动度(ROM)恢复正常与差于对侧,A组分别为26及3例;B组21及13例;A 组正常率明显高于B组(92.3%与61.8%,P<0.05)。膝关节ROM 稳定性(Lachman和pivotshift试验)[1]、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2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术后患者对康复计划满意度A组在12个月前高于B组(P<0.05);18个月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常规康复方案强调术后较长时间的膝关节制动和限制负重,一般12个月后方可达到完全伸直;激进的康复方案减为6个月。Shelbourne等[4]认为激进康复的优点为早期恢复正常活动或运动,降低髌股关节综合征的发生,增加患者配合治疗的顺应性。本文A组参照Shelbourne方案,制定一套激进康复计划,结果术后18个月膝关节稳定性、Lysholm 及IKDC评分2组均无明显差别,提示治疗方法是安全的。但A组住院天数少于B组,健患侧大腿周径的差值明显低于B组,术后12个月前对康复计划满意度高于B组,说明A组患者对激进康复计划的认可程度高。





欢迎光临 中国康复治疗师网 (https://www.kfzl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