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康复治疗师网

标题: 加速康复外科:肿瘤康复的未来 [打印本页]

作者: 小李    时间: 2019-12-7 20:34
标题: 加速康复外科:肿瘤康复的未来
(, 下载次数: 1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加速康复外科试点工作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9〕833号
加速康复外科试点医院基本要求

二、组织管理

指出“(三)建立肿瘤加速康复外科工作制度、操作流程、诊疗规范等工作文件,制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


癌症康复的未来新兴专业

摘要:

Gamble GL, Gerber LH, Spill GR, Paul KL: The future of cancer rehabilitation: emerging subspecialty. Am J Phys Med Rehabil 2011;90(suppl):S83YS94.在本文中,主题是探讨癌症康复领域的未来。未来的实践创新模型必须包括使用更好的功能测量工具对癌症患者的康复需求进行适当而全面的评估,以及通过存在和发展物理治疗医师协调的康复团队来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尤其是在治疗的急性期。在监测期间,通过建立门诊生存诊所来诊断和治疗许多癌症患者的持续症状和功能受限,与康复团队紧密合作,与肿瘤学同事紧密合作,将为癌症治疗提供更全面和协调的随访。康复介入缓和医疗以提高肿瘤学的认识以及对康复益处和专业知识的接受程度。讨论了用于医学院校,住院医师实习和培训的未来教育模型,未来的研究目标就是将癌症康复置于急性癌症护理和生存护理之前。关键词:癌症康复,急性癌症护理,协作,亚学科,培训,教育
正是带着责任感和机会,我们着手研究癌症康复领域的未来。在本增刊中,我们的同事就癌症康复的各个方面,确定患者描述的症状和功能问题,适当的诊断和癌症特定治疗干预措施以及确定循证治疗方法和结果撰写了出色而全面的综述。通过这些讨论,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康复医学在癌症患者的整体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具体作用和重要作用已得到例证。在操作上,我们将该领域定义为“任何癌症患者在其癌症护理过程中的任何时候都需要并提供的任何康复评估,诊断或功能干预。”我们的专业,即从业者,研究人员和教育者,旨在维护和恢复能力和整体功能,并参与所需和期望的生活活动。该过程是通过患者,家属和康复协会之间的合作建立的。癌症康复症状控制(例如,疼痛和疲劳)和以患者为中心的功能目标(重返工作岗位、独立社区功能或临终关怀阶段个人独立生存能力)癌症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癌症康复是我们专业中较新的概念,但值得给予重视的原因是因为癌症是一种常见、复杂和慢性的诊断,而且其患病率正在增加。美国目前有近1200万癌症幸存者,这个数字比我们常见的创伤性脊髓损伤人口、非创伤性骨髓多型多发性硬化症和创伤性脑损伤的估计要多。癌症的诊断不再必然是一种致命的诊断。现在有许多治愈病例, 现在,有很多治愈的病例,对于那些诊断为癌症的人来说,生存期显著增加,功能预后更好的趋势甚至更明显。这种疾病状况使癌症可以加入慢性疾病的行列。
癌症康复,顾名思义,是一个广泛的专业领域,涵盖了从非常年轻的患者到成年各个阶段的症状和功能障碍的治疗并贯穿整个疾病和残疾的许多阶段。然而,癌症主要是对老年人的诊断,在老年人中,与年龄相关的更多预期合并症可能使肿瘤或治疗相关功能丧失复杂化。(图一)

在美国生活的估计人口数量

按当前年龄诊断出患有癌症

原发性病例,1050万幸存者

(, 下载次数: 16)
图一

    2003年1月的人口是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国家癌症研究所数据库2002年7月和2003年人口估计数的平均值计算的。数据源:2005年提交。美国估计的流行率计数是通过将美国人口应用于SEER 9和历史康涅狄格州有限持续时间流行比例来估算的,并经调整以表示完全流行率。

在提供高质量、全面的癌症康复护理方面面临重大挑战。从患者的角度来看,诊断和治疗的经历通常与医疗、功能和情感状态的不断变化息息相关。癌症护理人员可以包括来自外科、医学肿瘤学、放射肿瘤学、护理和其他的卫生专业人员。主治医师和患者想知道当出现症状时该向何处转诊。

从康复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治疗方案的选择在不断变化,这要求我们掌握癌症类型、治疗方案和残疾水平的最新知识。管理癌症患者的康复需求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也连接了我们目前的许多专科领域,这也需要我们在自己的专业内建立广泛的最新知识基础。脊髓损伤可能发生在肿瘤或辐射相关的骨髓病。通过经验丰富的生理评估,其中可能还包括电生理诊断和恰当的影像学检查,常见的肌肉骨骼问题如新出现的背部或近端关节疼痛,可能是由转移性骨痛或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预示着癌症已经晚期。包括与化疗相关的神经病变和认知障碍的神经系统问题,需要掌握神经康复训练中的康复干预。代谢问题往往影响个人需要的营养和能量生产状态,这需要对心肺和肌肉骨骼生理学有深刻的理解。

癌症患者在制定康复计划时存在需要特别考虑的医疗问题。在治疗阶段或完成治疗后,化疗或生物疗法的后遗症可能导致免疫损害和癌症有关的疲劳,30%-80%的癌症生存者都有疲劳的症状。据报道,这也是最令人困扰和破坏性的症状之一。

类似于一般的康复患者,癌症患者正在经历一个灾难性的,潜在的生存时间减少的事情。然而,癌症患者也可能面临大量的后处理和难以理解的分期治疗的选择。这些患者可能会不知所措无法全面处理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康复团队可以为每个患者和家庭提供支持和教育,了解预期结果。与康复工作人员建立治疗联盟使患者能够为未来的治疗阶段做好准备,开始有助于功能恢复并预防残疾的常规训练。这种早期支持为患者提供了在面临复杂的治疗方案时能够"向前看到希望"的重要机会。

癌症所造成的损伤通常是非静态的,患者今后发病的风险尚不确定。因此,当灾难性事件之后对持续改善的这种传统的期望可能无法始终如一地适用时,癌症康复专业人员应该更为灵活和更强的适应性。癌症患者希望能够完全恢复到以前的功能和“正常水平”,但是患者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都必须为疾病的发展做好准备,因为疾病可能随时会复发。

癌症患者还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以致心理和生活质量下降的情况。跨学科康复团队非常适合为患者提供帮助面对并应对灾难性疾病,心理困扰,生活质量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自身死亡率的考虑。 该团队还能够协助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性并展望未来。

1971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发起"抗癌战争",誓言在几十年内找到"治愈"方法 。2005年,NCI修订了目标,将癌症患者拥有高质量的生活纳入其中。幸存者也重新定义了自己,他们不再是癌症的受害者,而是癌症的胜利者,自我拥护者,他们希望找出并解决他们正在经历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没有准备的。

癌症幸存者可能面临恶性肿瘤或其治疗的长期(从治疗开始和持续)或晚期(治疗后很长时间,往往未被确认为相关)影响。那些经历晚期影响的幸存者往往感到孤立、困惑和毫无准备,即使他们获得了早期康复干预的益处。


生存率可能与治疗毒性引起的症状有关,如心肺功能不全、不孕、更年期过早、早发性骨质疏松等其他后果。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一些研究者已经发现并发表了一些重点关注癌症患者的功能需求的文献。这些问题包括以下常见问题:疼痛,虚弱,行动不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认知或沟通障碍,皮肤完整性丧失,胃肠和膀胱功能障碍,睡眠中断,社会支持减少和抑郁。不应低估心理社会影响,包括害怕复发、抑郁、脆弱、失去亲密关系的性问题以及孤立。这里列出的大多数问题确实是康复问题,有两项研究记录了康复干预后报告的功能问题较少。医学文献中指出的可通过康复干预措施成功解决的具体问题包括疼痛(急性和慢性)、与癌症有关的疲劳(休息无法缓解的疲倦)、神经系统障碍,交流和认知能力受损,活动能力和个人功能变现以及淋巴水肿。


康复干预

癌症康复干预措施已在多种不同的康复环境中取得成功。对在住院环境中接受跨学科康复的癌症患者的多项研究表明,功能增益等于或优于对照组患者,这些患者在未接受癌症诊断的情况下表现出类似的损伤。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对癌症患者的运动干预措施进行多项研究,已在多个领域显示出积极的成果,而不仅仅是增加运动耐受性。Dimeo等研究表明,通过有氧运动干预,接受化学疗法和血液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的疲劳和躯体主诉得分相比对照组显着降低,并且心理状况明显改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得到了改善。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门诊有氧集体运动训练的积极作用不仅在有氧能力,力量和柔韧性方面,在生活质量的多个领域也报告有显著进展(积极影响、减少痛苦、增强幸福感和功能改善)。

运动疗法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几种不同的生物机制介导的身体活动对癌症风险的积极影响。若干综述很好地描述了运动对不同致癌状态的影响所涉及的不同机制。这些包括通过增强细胞色素P450途径以及上调致癌物解毒途径中的选择性酶来改变肿瘤诱导。还假定进行运动可以增加参与DNA修复系统活性增强的抗氧化酶。运动似乎可以减少促炎介质,从而抵消慢性低度炎症。运动也可通过增加巨噬细胞和T细胞功能增强免疫功能。还有其他证据表明,增加身体活动有利于调节乳腺癌人群的激素和代谢调节(即胰岛素抵抗、脂肪代谢和肥胖)。此外,运动也已被证明可以减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异常,以及炎症细胞因子和T细胞异常调节。运动耐受性和功能水平极有可能与控制能量产生,利用,激活和其他行为因素的多种相互作用系统相关,并有可能积极影响患者的整体功能能力。

为什么没有充分利用康复服务?

如果这些干预措施有效,那为什么不更常规地寻求康复专业评估和康复干预措施?现实情况是,必须在临床上确定功能性问题,然而目前仍未实现。有些人可能不认为这样的评估与现实的干预措施有关,也就是说,可能会假设运动对癌症患者来说``压力太大'',或者因为它需要行为改变和长期投入,所以不太可能被遵循。可能还有其他许多原因,包括进行后续随访的时间有限,患者没有将肿瘤学家视为可以一起分担其功能困难的人,肿瘤学家不了解其实践或社区中的康复资源,或者或对肿瘤学家而言不为所知或不容易知道的转诊过程。

如何将康复治疗纳入癌症护理?

剩下的主要问题是,作为康复专业人士,我们怎样才能确保协助减轻与癌症有关的症状负担,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功能损失,同时增加力量和整体能力?当然,这将涉及准确识别功能和生活质量问题,并确保癌症患者获得适当的康复服务。展望未来,我们的责任是什么,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这些问题将通过在实践创新、教育模式和研究挑战领域制定目标来解决。

癌症康复:未来的实践创新模式
  

康复需求评估

为了提供适当的癌症康复干预措施,我们必须从适当的癌症患者评估开始,这个评估对每个癌症患者的症状和功能需求是切实、具体和敏感的。在我们展望未来时,这一挑战存在若干障碍:第一,如2006年医学研究所有关癌症生存率的报告所主张的那样,必须在生存期监测期间进行某种功能评估。这份详尽的报告描述了将在后期治疗期间实施的生存护理计划的模板。如果这些后续访问中不包括某种形式的功能评估,则无法确定康复需求,也不会提供适当的干预措施。仍然需要确定的主要问题是到底谁应该继续密切随访患者。当前,对于癌症复发的持续监测,癌症患者的功能和症状评估或与年龄相关的持续医疗问题,没有公认的标准。护理通常仍然分散在肿瘤和初级保健社区之间以及住院和门诊管理计划之间。这对康复界是一个重大挑战,但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机会。随着监测计划的继续制定,康复提供者能够而且应该帮助制定重视病人功能的护理模式,并包括为康复进行适当转诊的固有战略和机制。除了一般认为的运动需要外,在癌症生存护理规划中,有许多与癌症相关的医疗问题可以从康复评估中受益。(表一)

(, 下载次数: 15)




评估工具

为癌症患者建立护理模型的另一个主要挑战是,在我们自己的领域内,更重要的是在标准临床肿瘤学实践中,缺乏在办公环境中使用的功能性测量工具。理想情况下,评估工具应以患者为中心,这是一个允许患者识别自身问题的框架。它应有助于临床肿瘤学实践轻松地对患者进行分诊,并预测最合适的康复场所和水平。尽管难以实现,但基于临床的,基于办公室的仪器应该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并通过各种干预措施来监测功能变化,目标是恢复完整的基准能力。Cheville向读者介绍了关于开发评估工具的困难的精彩讨论,这些工具将确保捕获有用的数据。但是,如果没有此类工具,我们的干预措施就无法始终如一地比较疗效。


存在具有针对癌症患者的身体功能成分的经过验证的生活质量工具,但是大多数工具针对的是症状或病症。FACT-F是一种癌症特定的生活质量衡量指标,其功能成分用于评估疲劳。FACT中有许多出色的针对性措施。在肿瘤学研究中通常使用更详细的功能状态评估,即nonperformance-based Karnofsky scale,卫生专业人员通过该量表来评分。尽管它经常使用,但其测量属性并不是功能状态结果测量所特有的。大多数工具仅在研究环境中使用,而在办公环境中收集的数据通常针对眼前的健康问题。在我们拥有有用的筛查工具来识别与癌症相关的功能性疾病之前,这些重大问题将得不到认识和治疗。PROMIS[患者报告结果测量信息系统]项目正在积极追求减少这些多重评估工具内测量的负担和差异,该项目的目标是执行因子分析和项目减少制定有效的措施。


新型合作关系

  临床模型的第三个主要创新涉及前两个目标的应用:将康复专业人员纳入整体监测模式以及开发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评估工具。通过在住院肿瘤环境中建立和启动物理协调康复小组来建立新的伙伴关系,这表明了功能健康在许多方面都非常重要,应在治疗早期就开始评估,以优化癌症患者的健康结果。住院治疗期间运动的价值已经描述。将康复人员纳入为急性期治疗的一部分,重申了患者功能健康所有领域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身体耐力。术语“功能健康”是一个概念,意在使身体,心理和行为资源与个人生活中的需要和期望保持一致。这是康复对癌症患者护理的重要贡献。作为肿瘤学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员,这种存在对于建议后续的护理水平也非常有用。

利用住院康复中心的专业知识

  住院康复专业人员有机会与越来越多的癌症中心合作,不再只被安置在学术环境中。住院、急性治疗的癌症患者往往有极其复杂的医疗需求,需要密切的医疗监督,这使得住院康复成为进一步需要干预的理想选择。在住院康复环境中为癌症患者开发特定护理模式的机会巨大,利用全面的跨学科康复团队模型,专注于各种问题的治疗策略,包括疼痛;功能减退和疲劳;睡眠卫生不良,因复杂而压倒性的决策而困扰;以及社会、家庭、精神和生存问题,解决了短期目标取得成功以及目标调整和适应的需求。尽管住院康复的基本成功已得到充分证明,但针对癌症患者的住院康复重点治疗计划与肿瘤学计划协同工作,目前还不是肿瘤治疗的规范。建立成功的模型应该是我们领域的挑战和目标。

生存护理整合

长期癌症幸存护理主要是门诊患者,并且在监测期间,我们的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通过建立门诊幸存诊所来诊断和治疗许多癌症患者的持续症状和功能局限性,从而与肿瘤学同事密切合作。将康复咨询和干预措施整合到肿瘤诊所的实践中,可以使患者体验到全面,协调的体验后续癌症护理。最终,大多数癌症患者回到社区,家庭和工作,并希望重新开始身体活动。我们康复专业人员有机会和责任向社区展示新的计划,进行适当的癌症特定健身训练,并配备个性化的锻炼方案。

将康复纳入缓和医疗

在癌症康复的专科范围内,我们的临床大门必须保持敞开,随时准备在连续护理期间随时帮助癌症患者。这必然意味着癌症康复干预措施应纳入缓和医疗环境。在癌症整个阶段,功能需求也得到了确定,并且发现运动干预在身体表现、减少疲劳和改善情绪功能方面也很有用。有大量的机会被纳入姑息治疗,并且还可以与临终关怀计划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临终关怀。在生命终结阶段,患者自主性仍然是重中之重。即使我们将其整合到先前阐述的其他环境中,生命终结的康复服务也应成为癌症康复理念的一部分,这种康复服务应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

肿瘤学对康复益处和专业知识的接受

尽管我们的癌症康复专科必须继续保持开放状态,以优化各种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并应对整个癌症护理阶段的问题,但主要的和专业的肿瘤学提供者应通过教育和证据来改善他们对康复专家和服务的理解和利用。从临床,研究和继续医学教育的角度来看,肿瘤学和康复专业人士之间的合作关系在未来将至关重要。
癌症康复:未来教育模式  

癌症康复作为“独立”亚专业学科

当专业教育包括更彻底地接触有文献记载的功能需求和癌症护理中成功康复干预的证据时,癌症康复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在医疗康复教育的有限和相互竞争的框架中,癌症患者独特的患者特征、需求和干预策略的主题往往集中在"其他"中,被认为是有限的。理所当然地,本文补充的目的是回应将癌症康复指定为"其他",并说服我们自己的领域应该重点解决与癌症相关的损伤的功能健康需求,并将其重点放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特别是教育模式。

医学生培训

应该从医学院的培训中开始认识到康复评估的整体价值和确定癌症护理中的功能需求。对于那些从事康复医学研究的人来说,在医学院课程中寻求时间上的增加或积极参与的挑战似乎是不可克服的。但是,获得康复经验的确会增加身体知识和对功能受限的认识。我们需要进行创新性创新,以实现参与医学院课程并在癌症患者护理中赋予康复价值的目标。存在与肿瘤课程团队合作的机会,以全面解决癌症风险以及与治疗相关的功能丧失,疲劳,疼痛和社会心理问题。一项对医学院学生的评估其肿瘤学教育的调查已经证明了对这种教育的需求,在该调查中,即使开始改变课程设置,学生仍发现轮转主要是基于疾病的,而缺乏基于社会心理和伦理的考虑。已有先前的模型将临床护理的其他方面整合到肿瘤学轮换中,还提到了其他特定模型,其中我们的专业内的特殊技能已被接受为医学生标准培训的一部分。正如医学教育中对肌肉骨骼评估能力需求的认识有所提高一样作为临床评估的一部分评估功能健康的必要性也需要更加明显。通过我们专业与本科肿瘤医学教育的理想合作,突出了对患者压力和功能丧失风险的识别,学生将更加了解癌症患者存在的多种需求和复杂性。实现这种伙伴关系必须是我们未来的一部分。

住院医师培训

其次,在住院医师培训期间,对癌症相关功能性疾病患者进行功能评估和治疗,目前不是常态,尽管在附录中描述了大量的癌症幸存者,但也不是特别需要的。在ACGME [研究生医学教育鉴定委员会],物理医学和康复(PMR)项目要求中,肿瘤一词与“肺,心脏,肿瘤,传染,免疫抑制和其他常见的医学状况”一同提起。非常有必要在我们的住院课程中搜索,以突出和聚焦住院和门诊期间看到的癌症患者的现有数量。至少应考虑设置对癌症患者进行专门评估、需求和治疗的选修课。然而,目前,在住院培训项目中,这种转变正转向肌肉骨骼和介入护理,在研究生培训期间,只有癌症康复专家的数量增加,在学术项目中更加显著,才有可能对癌症患者的康复护理给予更多的关注。那么物理治疗医师在哪里学习治疗癌症患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缓和医疗Fellowship

我们的专业毕业生现在能够参加新开发的ACGME批准的临终关怀和缓和医疗的研究培训。对于那些希望将自己的职业重点放在康复医疗领域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机会。缓和医疗紧密地依赖团队护理模式;因此,物理医学和康复(PMR)的人员很适合这个专科培训。这项专业认证的管理目标是"减少痛苦,提高重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为患者和家庭提供支持"。患者人群类型很广泛,包括癌症,心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艾滋病,阿尔茨海默氏病和其他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我们在此描述的与先前针对癌症康复的定义相比不能完全涵盖癌症患者从诊断开始就需要的护理范围,也不能完全包括注重功能健康的缓和医疗,也不仅限于癌症的诊断。从根本上说,缓和医疗的目标不是以功能为基础的,而癌症康复则是基于功能的。因此,当寻找合适的专业的物理治疗模式时,人们就会意识到,有专业的癌症康复fellowship的经历确实可以提供最有说服力的答案。

癌症康复Fllowship

在PMR内进行高级专业培训的问题超出了本文的范围,因为这个问题不仅继续被审议,而且目前仍活跃在全国讨论中。无论如何,上述需求与目前的医学院和住院医师都表明需要在这个新兴领域进行高级培训。这个概念并不新鲜,但是发展缓慢,目前很少有项目提供这个职位。培训的范围必然是广泛的,既要涵盖临床癌症康复的许多方面,也要涵盖高级研究的更正式的组成部分(表2)。表2列出了针对fellow培训和接触的许多不同选择,意识到并非每个程序都可以使用特殊实践或程序的特殊康复护理。fellowship可能会突出特定癌症研究和治疗中心的特定领域,例如神经肿瘤,骨科肿瘤,妇科肿瘤科或特定的肿瘤类型,例如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和胃肠系统的癌症。目前的住院医师对该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为它代表了将住院和门诊实践相结合的可能性,该实践为患者提供了连续的护理服务,并结合了临床评估,诊断和干预技能。(G.L. Gamble, personal communication, 2010).必须发展一个基础框架,以满足康复毕业生的需要和利益,以及持续得不到服务的病人的需要。NCI 指定的癌症中心的完整列表可在以下网址找到http://cancercenters.cancer.gov/cancer_centers/cancer-centers-names.html。目前有65个NCI指定的癌症中心,其中40个被指定为综合癌症中心,这些中心更有可能具有患者数量、医疗复杂性和种类繁多的患者服务,这将为癌症康复培训提供完美的合作伙伴关系。在这40个机构中,目前有24个中心有相关的PMR培训方案。还有一些癌症中心的临床部门纳入了PMR。PMR专科fellowship培训的发展通常与核心PMR住院医师培训计划相关联,在该计划中,现有学术结构的实用性为正在进行的培训活动的加入提供了更大的便利。目前,在我们的领域中,有两个与综合癌症中心相关的著名的癌症康复fellowship: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和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在缺乏核心的PMR住院医师培训计划的情况下,这两个计划均已启动了癌症康复fellowship培训。癌症康复的新兴领域对那些目前正在接受住院医师培训计划的PMR部门构成挑战以启动与癌症中心的讨论。这些讨论应包括寻找共同目标和制定战略,以更全面地评估癌症患者在治疗和随访期间的功能需求,以及开发一个模式以使PMR和肿瘤科住院医师在此过程中受益于康复。如果这种综合培训关系已经存在,紧随其后应该考虑的是研究生癌症康复fellowship培训计划的制定,因为它可以作为推进这一领域的强大工具。

(, 下载次数: 15)


癌症康复:未来的研究目标
  

尽管在本增刊中,我们引用了有关癌症康复和特定运动干预的益处的循证文献,但该领域的研究质量并不是很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包括缺乏随机对照试验,不合理的方法学标准(包括运动干预的描述),样本量小以及大量涉及乳腺癌患者的研究。在选择结果指标时缺乏共识,并且对所使用的心理计量学特性的担忧。运动干预和结果指标变化很大,限制了研究之间的准确比较。为了确定临床疗效研究的改进是必须的,以确定谁可能对治疗产生反应,并支持这种干预措施是否应归功于其对患者健康和功能恢复的作用。  临床试验提供了重要的附加益处。它们对于制定实践标准和质量改进至关重要。它们可能揭示康复干预发挥作用的机制。一些综述不仅强调了此处列出的缺点,而且还提供了在尝试进行更全面的研究并进行报告时几条具体的"必须"。当启动对未来研究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的过程时,应包括这些综述中建议的方法学。

我们的研究目标应集中在确定疾病与残疾之间的联系以及残疾产生与预防的机制的掌握。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俗称ICF)是对健康和与健康相关领域的分类。ICF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框架,用于在个人和人口层面上衡量健康和残疾。该框架要求我们进行多维评估来制定评估和治疗方案,以促进良好的身心活动并融入有意义的社会参与。这种方法将使我们能够超越“身体结构”进行评估和治疗。之前已经介绍过此框架。如前所述,目前正在通过PROMIS开发必要的评估工具,以用于癌症康复研究。如果我们在这个扩展的项目数据库中使用基于项目响应理论建模的量表,则将从癌症康复研究中获得更可靠和可比的数据。特别是在康复研究方面,项目反应理论分析还促进了急性护理功能评估的发展,最近还引入了将这些仪器用作门诊患者功能分期工具的可能性,这两者都是未来癌症康复研究和实践所需要的。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评估可能成为帮助设计针对癌症幸存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法的关键因素。表观遗传学是对表型或基因表达的遗传变化的研究,这种变化归因于DNA序列变化以外的机制,从而导致个体的基因表达不同。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几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可能会帮助发现更可定制的治疗策略,分别基于给定个体独特的蛋白质补体和细胞小分子代谢谱。将从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方法中获得的信息与功能表现指标和简化的自我报告相结合,将成为定义哪些患者高风险和哪些低残疾风险的模式。随着未来方案的发展,在考虑任何癌症治疗或康复干预时,考虑个人行为和环境风险也将是关键。


就研究能力而言,我们正处于发展中阶段。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是优秀的观察者,并且花费时间聆听患者生活多个方面和期望目标。另外,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来与患者交流进行身体评估和触诊。

这是定义和完善研究问题的有力的第一步。提高我们个人研究能力的一个具体途径是寻求成员身份,并与相关的NCI指定的癌症中心系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因为大多数系统都有明确定义的研究基础设施支持。在寻求指导的同时,我们还在功能丧失、特定运动的价值以及特定癌症患者的康复干预等重点问题方面带来信息和专业知识。这些见解将加速整体研究的议程。


癌症康复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我们需要充分利用我们的知识和拥护,探究和创新,同情心和跨学科团队技能。我们专注于倾听患者的担忧,给他们带来希望,给他们的功能健康各个领域带来积极影响,并使患者重返健康,并积极主动地进行身心健康的维护。我们需要激发学生和同事的兴趣。我们应该制定计划,为我们自己的领域和其他领域培养导师,他们的利益吸引他们来满足癌症患者和幸存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Axelsson B, Sjoden PO: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 and their spouses in palliative home care.Palliat Med 1998;12:29Y39

2. Available at: http://seer.cancer.gov/statfacts/html/all.html#prevalence. Accessed November 2009

3. Available at: https://www.nscisc.uab.edu/. Accessed November 2009

4. Available at: http://www.ninds.nih.gov/disorders/multiple_sclerosis/multiple_sclerosis.htm. Accessed November 2009

5. Available at: http://www.brainline.org/content/2008/07/facts-about-traumatic-brain-injury.html?gclid=CPnw-ce09KACFYk55wodTjahwQ. Accessed November 2009

6. von Eschenbach AC: A vision for the National Cancer Program in the United States. Nat Rev Cancer 2004;10:820Y8

7. Curt GA: Impact of fatigue on quality of life in on cology patients. Semin Hematol 2000;37(suppl):14Y7

8. Zabora J, Brintzenhofeszoc K, Curbow B,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by cancer site.Psycho-Oncology 2001;10:9Y28

9. Ganz PA: Quality of life across the continuum of breast cancer. Breast J 2000;6:324Y30

10. Strasser DC, Falconer JA, Herrin J, et al: Team functioning and patient outcomes in stroke rehabil itation.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05;86:403Y9

11. Jemal A, Ward E, Thun M: Declining death rates reflflect progress against cancer. PLoS One 2010;5:e9584

12. Available at: http://www.cancer.gov/newscenter/tipsheet-cancer-survivorship. Accessed November 2009

13. Reuben SH: Living beyond cancer: Finding a new balance. President’s Cancer Panel. 2003Y2004 annual report.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04. Available at: http://deainfo.nci.nih.gov/advisory/pcp/pcp03-04rpt/Survivorship.pdf

14. Aziz NM, Rowland JM: Trends and advances in cancer survivorship researc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y.Semin Radiat Oncol 2003;13:248Y66

15. Ganz PA: Adult cancer survivors: understanding the late effects of cancer and its treatment. Paper com missioned for the National Cancer Policy Board.2002. In: Hewitt M, Greenfifield S, Stovall E, et al, eds.From Cancer Patient to Cancer Survivor. Washing 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6, p 70.

16. Lehmann JF, DeLisa JA, Warren CG, et al: Cancer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of need,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model of care.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78;59:410Y9

17. Yoshioka H: Rehabilitation for the terminal cancer patient. Am J Phys Med Rehabil 1994;73:199Y206

18. Movsas SB, Chang VT, Tunkel RS, et al: Rehabilita tion needs of an inpatient medical oncology unit.Arch Phys Med Rehabil 2003;84:1642Y6

19. McTiernan A: Physical activity after cancer: physio logic outcomes. Cancer Invest 2004;22:68Y81

20. Daley AJ, Crank H, Saxton JM, et al: Randomized trial of exercise therapy in woman treated for breast cancer. J Clin Oncol 2007;25:1713Y21

21. Cheville AL, McGarvey CL, Petrek JA, et al: Lymph edema management. Semin Radiat Oncol 2003;13:290Y301

22. Ahmed RL, Thomas W, Yee D, 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weight training and lymphedema in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J Clin Oncol 2006;24:2765Y72

23. Courneya KS, Friedenreich CM, Quinney HA, et al:A randomized trial of exercis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colorectal cancer survivors. Eur J Cancer Care (Engl)2003;12:347Y5

24. McNeely ML, Campbell KL, Rowe BH, et al: Effects of exercise o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survivor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MAJ 2006;175:34Y41

25. Marciniak CM, Sliwa JA, Spill G, et al: Functionaloutcome following rehabilitation of the cancer patient.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96;77:54Y7

26. Huang ME, Cifu DX, Keyser-Marcus L: Function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brain tumors after inpa tient rehabilitation: comparison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m J Phys Med Rehabil 2000;79:327Y35

27. O’Dell MW, Barr K, Spanier D, et al: Functional outcome of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in persons with brain tumor.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98;79:1530Y4

28. Tay SS, Ng YS, Lim PA: Functional outcomes of cancer patients in an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setting.Ann Acad Med Singapore 2009;38:197Y201

29. Dimeo F, Rumberger BG, Keul J: Aerobic exercise as therapy for cancer fatigue. Clin Sci 1998;30:475Y8

30. Dimeo FC, Stieglitz RD, Novelli-Fischer U, et al: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the fatigue and psy chologic status of cancer patients during chemo therapy. Cancer 1999;85:2273Y7

31. Dimeo FC, Tilmann MH, Bertz H, et al: Aerobic exercise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cancer patients after high dose chemotherapy and autologous peripher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Cancer 1997;79:1717Y22

32. Kolden GG, Strauman TJ, Ward A, et al: A pilot study of group exercise training (GET) for women with primary breast cancer: feasibility and health benefits.Psychcology 2002;11:447Y56

33. Bicego D, Brown K, Ruddick M, et al: Effects of exercise on quality of life in women living with breast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Breast J 2009;15:45Y51

34. Rogers CJ, Colbert LH, Greiner JW,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ncer prevention pathways and targets for intervention. Sports Med 2008;38:271Y96

35. McTiernan A: Mechanisms linking physical activity with cancer. Nat Rev Cancer 2008;8:205Y11

36. Goodwin PJ, Ennis M, Pritchard KI, et al: Fasting insulin and outcome in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Clin Oncol 2002;20:42Y51

37. Demark-Wahnefried W, Hars V, Conaway MR, et al:Reduced rates of metabolism and decreased physical activit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adjuvant chemotherapy. Am J Clin Nutr 1997;65:1495Y501

38. Bower JE: Cancer-related fatigue: links with inflammation in cancer patients and survivors. Brain Behav Immun 2007;21:863Y71

39. Collado-Hidalgo A, Bower JE, Ganz PA, et al: Inflammatory biomarkers for persistent fatigue in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Clin Cancer Res 2006;12:2759Y66

40. Cheville AL, Troxel AB, Basford JR, et al: Prevalence and treatment patterns of physical impairments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J Clin Oncol 2008;26:2621Y9

41. Cheville AL, Beck LA, Peterson TL, et al: The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cancer-related functional problems in an outpatient setting. Support Care Cancer 2009;17:61Y7

42. Hewitt M, Greenfield S, Stovall E, et al eds. From Cancer Patient to Cancer SurvivorVLost in Translation. Institute of Medicine and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the National Academies. Washington, DC: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6

43. Earle CC: Failing to plan is planning to fail: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are with survivorship care plans. J Clin Oncol 2006;24:5112Y6

44. Vargo MM: The oncology-rehabilitation interface:better systems needed. J Clin Oncol 2008;26:2610Y1

45. Cheville AL: Metrics in cancer rehabilitation. In:Stubblefifield MD, O’Dell MW, eds. Cancer Rehabilita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New York, NY: Cancer Rehabilita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Demos Medical Publishing; 2009:1025Y34

46. Cella DF, Tulsky DS, Sarafian B, et al: 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general measure. J Clin Oncol 1993;11:570Y9

47. Yellen SB, Cella DF, Webster K, et al: Measuring fatigue and other anemia-related symptoms with 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 (FACT) Measurement System. J Pain Symptom Manage 1997;13:63Y74

48. Mor V, Laliberte L, Morris J, et al: The 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 Cancer 1984;53:2002Y7

49. Available at: www.nihpromis.org. Accessed December 2009 50. Sabers SR, Kokal JE, Girardi JC, et al: Evaluation of consultation-based rehabilitation for hospitalized cancer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impairment. Mayo Clin Proc 1999;74:855Y61

51. Demark-Wahnefried W, Pinto BM, Gritz ER: Promoting health and physical function among cancer survivors: potential for prevention and questions that remain. J Clin Oncol 2006;24:5125Y31

52. Rosenbaum EH, Gautier H, Fobair P, et al: Initiating a community-based cancer supportive program.Community Oncol 2005;2:73Y7

53. Oldervoll LM, Loge JH, Paltiel H, et al: The effect of a physical exercise program in palliative care: a phase IIstudy. J Pain Symptom Manage 2006;31:421Y30

54. Kaldjian LC, Curtis AE, Shinkinas LA, et al: Goals of care toward the end of life: a structured literature review. Am J Hosp Palliat Med 2009;25:501Y11

55. Stubblefield MD, Custodio CM, Franklin DJ: Cardio-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and cancer rehabilitation.

3. Cancer rehabilitation.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06;87(suppl):S65Y71

56. Laskowski ER, Moutvic M, Smith J, et al: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into a medical school curriculum. Am J Phys Med Rehabil 2000;79:551Y7

57. Kirshblum SC, DeLisa JA, Campagnolo DI: Mandatory clerkship in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effect on medical students’ knowledge of physiatry.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98;79:10Y3

58. Wagner AK, Stewart PJB: An internship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effects on awareness, career choice and disability perceptions. Am J Phys Med Rehabil 2001;80:459Y65

59. Karamouzis MV, Ifanti AA, Iconomou G, et al:Medical students’ view of undergraduate oncology educ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Educ Health 2006;19:61Y70

60. Zumwalt AC, Marks L, Halperin EC: Integrating gross anatomy into a clinical oncology curriculum: the oncoanatomy course at Duk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Acad Med 2007;82:469Y74

61. Smith J, Krabek BJ, Malanga GA, et al: Musculoskelet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residency programs. Am J Phys Med Rehabil 2004;83:785Y90

62. ACGME Program Requirements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Requirement IV.A.5.a).(7).(k). 2007:13. Available at http://acgme.org/acWebsite/RRC_340/340_prIndex.asp.Accessed November 2009

63. Available at: https://www.abpmr.org/index.html. Accessed December 2009

64. Available at: http://www.aahpm.org/about/index.html#Definition. Accessed December 2009

65. Smith BS: Subspecialization training in PM&R.Phys Med Rehabil 2009;1:905Y7

66. Cifu D, Plastaras C, Prather H: PM&R fellowship training. Phys Med Rehabil 2009;1:1104Y8

67. Grabois M: Integrating cancer rehabilitation into medical care at a cancer hospital. Cancer2001;92(suppl):1055Y7

68. Available at: http://www.mdanderson.org/educationand-research/departments-programs-and-labs/departments-and-divisions/palliative-care-andrehabilitation-medicine/index.html. Accessed February 2010

69. 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 Available at: http://www.mskcc.org. Personal communication:C.M. Custodio, MD. Accessed February 2010

70. Available at:http://cancercenters.cancer.gov/cancercenters/cancer-centers-names.html. Accessed February 2010

71. Available at: http://www.ama-assn.org/ama/pub/education-careers/graduate-medical-education/freida-online.shtml. Accessed February 2010

72. Solomon B, Pfalzer C, Chan L, et al: Research Funding Issues and Priorities in Cancer Rehabilitation. In: Stubblefifield MD, O’Dell MW, eds. Cancer Rehabilita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New York,NY: Demos Medical Publishing; 2009:1035Y53

73. Garcia SF, Cella D, Clauser SB, et al: Standardizing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assessment in cancer clinical trials: a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measure information system initiative. J Clin Oncol 2007;25:5106Y12

74. Galvao DA, Newton RU: Review of exercise intervention studies in cancer patients. J Clin Oncol 2005;23:899Y909

75. Spence RR, Heesch KC, Brown WJ: Exercise and cancer rehabilit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Cancer Treat Rev 2010;36:185Y94

76. De Backer IC, Schep G, Backx FJ, et al: Resistance training in cancer survivors: a systematic review. Int J Sports Med 2009;30:703Y12

77. Tao W, Haley SM, Coster WJ, et al: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functional staging using an item response theory approach.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08;89:1046Y53

78. Jette AM, Haley SM, Ni P, et al: Adaptive short forms for outpatient rehabilitation outcome assessment.Am J Phys Med Rehabil 2008;87:842Y952

79. Jaenisch R, Bird A: 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how the genome integrates intrinsic and environmental signals. Nat Genet 2003;33(suppl):245Y54


作者: 梁啦啦    时间: 2020-10-14 18:49
太到位了




欢迎光临 中国康复治疗师网 (https://www.kfzl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