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近期热门

开启左侧

[分享] 脑瘫的概述

[复制链接]
王成宇 发表于 2014-12-8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登陆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 概述
英国学者Little公认是脑瘫的临床发现者。其实在他之前,脑瘫早已有临床记载。作为残疾的Little在英国建立了Royal Orthopoedic Hospita,是整形外科的创始人。1844年,他在Lancet杂志上首次提出痉挛强直(spastic rigidity)的概念。1853年,以他为主编写的《on the nature andtreatment of thpeformitiesof the human frame 》问世。1861年,他在讲演中强调了难产、未成熟儿、新生儿窒息与脑瘫的关系做了阐述。1888年,Rupprecht首次定义此病为Little氏病(Littles disease),同年Burgess提出了脑性瘫痪(cerebral plasy)的概念。1948年以后大多数国家都沿用CP至今,只有英国一直使用spastic
(一)定义
在各个时期都有代表其研究水平和发展的脑瘫定义,但目前我国使用的是在1988年中国首届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上提出的定义:脑性瘫痪是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
(二)发病率
脑瘫的发病率,各国的报告结果不一,国际卫生组织统计为1~5‰。
(三)病因
脑瘫的直接病因为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根据不同时期的原因可分为出生前因素、围生期因素、出生后因素。
1出生前因素:
1)母体因素:妊娠中毒症,反复阴道流血,子痫,过量饮酒、吸烟,初产大于34岁或小于20岁,妊娠中手术等。
2)遗传因素:基因异常,染色体异常等。
3)妊娠期其他因素:妊娠期的感染,理化因素,胎儿期的缺血缺氧症,以及母体营养障碍都可以影响胎儿。
2围生期因素:
1)早产、未成熟儿
2)过期产、巨大儿
3)新生儿窒息
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5)核黄疸与迁延性黄疸
6)低血糖症
7)异常分娩
3出生后因素: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
2)急性脑病
3)头部外伤
4)呼吸障碍
5)心跳停止
6)持续惊厥
7)新生儿感染:肺炎,脐炎,皮肤感染
(四)分类
1按瘫痪部位分类:
1)四肢瘫(tetraplegiaquadriplegia):指两上肢、下肢和躯干的瘫痪而言。痉挛型中两下肢后果,加上躯干、上肢的障碍,多为重症型。
2)双瘫(diplegia):两下肢重、躯干和上肢比较轻者,几乎都见于痉挛型,为脑性瘫痪的典型类型。
3)截瘫(pareplegia):指两下肢局限性瘫。有代表性的为,脊髓损伤时的脑性瘫痪,障碍局限于下肢。总的看来,躯干、上肢总不像完全正常。临床上,被称为截瘫的患者,大部分是双瘫的轻症。
4)偏瘫(hemiplegia):指一侧上肢、下肢瘫痪,尤其是上肢障碍较重。
5)重复偏瘫(double hemiplegia):与两下肢相比,两上肢障碍重者或者一侧上、下肢障碍重于另一侧上、下肢者,称为重复偏瘫。
6)三肢瘫(triplegia):指患儿三个肢体有障碍,或者四肢瘫的不完全型而言。
7)单瘫(monoplegia):对只一侧肢体瘫痪而言,临床少见。
2按肌紧张、姿势、运动模式分类:
1)痉挛型
2)强直型
3)手足徐动型
4)失调型
5)震颤型
6)肌张力低下型
7)混合型
8)无法分类者
其他分类法在这就不一一阐述。
(五)临床表现
1、痉挛型
脑受损后,其支配的肌肉出现肌张力增高,出现肢体活动受限、关节运动范围变小。上肢可见手关节掌屈、拇指内收、指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肘屈曲等。临床检查可见锥体束征。
1)痉挛型四肢瘫与双瘫
①剪刀步态、尖足;
②伸腿坐出现圆背,坐位支点在骶髂关节;
③前臂旋前,手指关节掌屈,拇指内收,手指尺侧偏位。
2)痉挛型偏瘫
障碍侧上、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折刀现象阳性等锥体束征;患侧手拇指内收、腕关节掌屈。
3)重症痉挛型四肢瘫(强直僵硬型)
做被动运动时四肢屈伸均有抵抗,铅管样、齿轮样强直;腱反射正常或减弱;常伴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情绪差,以及癫痫、斜视、流涎等。
3手足徐动型
锥体外束损伤后,肌张力忽高忽低,出现不自主运动。
婴儿期部分呈现全身肌张力低下,头部控制能力差,背部肌张力较高,患儿呈角弓反张状,难以屈曲抱起,躯干不稳定。侧弯反射残存。到自主运动完成后症状才会表现出来。
患儿表现为不能保持一种姿势,动作不灵活、完整,不自主动作在全身都可见,四肢以上肢为重,颜面可有皱眉、眨眼等动作,头部控制能力差,躯干稳定性差。但在安静和睡眠时肌张力可正常。障碍可累及构音和发声器官,有的可伴有喉鸣,流涎及进食困难,患儿常用力张口。由于ATNR的残存,可出现脊柱侧弯,呈现出正“C”,倒“C”,正“S”,倒“S”形。单纯性手足徐动型患儿可出现“落日眼”。
4、共济失调型
小脑、脑干损伤后,出现平衡障碍,肌张力低下,肌肉收缩控制能力差。摇摆步态,且行走时双脚距离以增强稳定性。语言断续,不连贯,且缓慢。可有眼球震颤。双手精细活动能力差,粗大动作不协调且缓慢。
5、肌张力低下型
肌张力低下,自主运动和不自主运动都缺乏。此型到幼儿期常转变为手足徐动型或痉挛型。
6、震颤型
此型表现为不自主的、节律性的摇动,临床罕见。
7、混合型
临床表现出以上两种类型或两种以上的症状,以痉挛型合并手足徐动型多见。
8、无法分类型
不能归为以上七类者。
(原文: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儿科脑瘫康复中心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7粉丝

64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中国康复治疗师网APP下载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提供优质康复职称考试辅导服务

康复学习就上康复治疗师网

康复医学职业教育O2O创新品牌

10年优越口碑历程见证

  • 官网微信

    每天官微五分钟一年萌新变大神

    扫码关注
  • APP客户端

    48+W康复治疗师邀您加入!

    下载APP客户端
  • 官方客服
KFZLS.COM

学习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悄悄变强大,惊艳所有人!

Copyright   ©2012-2021  康复治疗师网Powered by©kfzls.com技术支持:康复教育网     ( 湘ICP备1201063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