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开启左侧

[原创] 训练和康复的前沿,血流量限制法(Blood Flow Restriction, BFR)

[复制链接]
优享康康 发表于 2020-12-13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中国广东
 

登陆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训练和康复的前沿,血流量限制法(Blood Flow Restriction, BFR)

训练和康复的前沿,血流量限制法(Blood Flow Restriction, BFR)
这种在运动期间通过特殊加压装置(一般为气动袖带或弹性绷带)对肢体(上肢或下肢)近端进行外部加压,使静脉血流闭塞的同时部分阻塞动脉血流以提高训练效果的训练方法,我们称作血流量限制法(Blood Flow Restriction,BFR),血在医学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这种方式来训练或者健身称为血流量限制性训练(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ingng,BFRT)。
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血流量限制性训练(BFRT),对于它,相信大家都觉得挺陌生的。BFRT到底是什么东西?是谁发明的?有什么用处呢?怎么去使用呢?对于增肌有用吗?还是说它和传统方法没什么区别?

训练和康复的前沿,血流量限制法(Blood Flow Restriction, BFR)

训练和康复的前沿,血流量限制法(Blood Flow Restriction, BFR)

01、  定义
血流量限制性训练(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BFRT)又称加压训练(“KAATSU” Training),是指在运动期间通过特殊加压装置(一般为气动袖带或弹性绷带)对肢体(上肢或下肢)近端进行外部加压,使静脉血流闭塞的同时部分阻塞动脉血流以提高训练效果的训练方法。它诞生于1983年,是由日本Sato博士所提出。

训练和康复的前沿,血流量限制法(Blood Flow Restriction, BFR)

训练和康复的前沿,血流量限制法(Blood Flow Restriction, BFR)

02、  作用原理
BFRT对肢体的主要影响是动脉血流流入减少和静脉血液聚集,例如止血带、加压袖带、弹性绷带等对肢体进行捆绑,造成血管的机械压迫,维持动脉血流入到肌肉的同时限制肢体远端静脉血回流,这一影响导致肢体进入一个相对缺血和缺氧的状态,由于乳酸等代谢产物在这一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清除,使得代谢压力水平随之显著增加,此时辅以较小的运动强度就能促进蛋白合成、刺激肌肉生长和提高肌肉适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与长时间高强度训练同样的生理效果。基于此,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BFRT作用机制进行了解释,这些解释涉及激素分泌、蛋白质合成和抑制合成调节、肌纤维募集和细胞肿胀等方面。

训练和康复的前沿,血流量限制法(Blood Flow Restriction, BFR)

训练和康复的前沿,血流量限制法(Blood Flow Restriction, BFR)

03、  作用对象
高强度抗阻训练作为促进肌肉适能的最有效方法,深受优秀运动员以及健美人士所喜爱,但是抗阻训练导致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揭示,高达90.4%的损伤与负荷设置有关且运动损伤发生率与肌肉力量的增龄性减退呈显著正相关(妇女和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中尤为明显)。

对于一些群体(比如:骨折和术后康复者、受伤的运动员和肥胖、糖尿病、关节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以及运动能力下降的老年群体等)并不适用高强度抗阻训练,某些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甚至连翻身都气喘吁吁。此时,BFRT这种既能降低运动损伤风险,又能促进肌肉适能、提高训练效率的方法就极具研究价值。

训练和康复的前沿,血流量限制法(Blood Flow Restriction, BFR)

训练和康复的前沿,血流量限制法(Blood Flow Restriction, BFR)

04、  治疗参数
加压装置:充气袖带、止血带和其它一些弹性包裹物(如弹性护膝)是比较常见的的加压装置,其中充气袖带的运用最为广泛。
加压装置的宽度:窄袖带对运动的限制小,运动体验好,不易引起疼痛与疲劳,适宜上肢运用;宽袖带对运动的限制较大,运动体验差,易引起疼痛与疲劳,但易于实现加压效果,适用于下肢运用。
限制压力值:BFRT最佳的限制压力值应足够高以闭塞肌肉的静脉血回流,但又要足够低以保持动脉血流入肌肉。但是因为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个体上下肢之间的差异,很难有一个标准的数值。目前,普遍认为在低负荷抗阻运动中,BFRT限制压力值选取完全闭塞动脉血流所需压力值的50%—80%可能是适当的。
训练负荷BFRT的训练负荷设置为20%—30%1RM可能最有利于增强肌肥大和力量。
训练量刚开始进行BFRT结合低负荷抗阻训练的个体,应注意避免定期进行肌肉力竭训练,当个体逐渐适应训练刺激后,再渐进式地增加训练量,最终目标是运用30%1RM训练负荷进行4组训练(每组重复次数分别为30次、15次、15次、15次,组间间歇30秒)。
组间间歇大部分BFRT结合低负荷抗阻训练都采用30—60秒相对短暂的组间间歇方案。采用较短的组间间歇与增加代谢压力有关,这是促发肌肉适应性反应的主要机制。
训练频率从每周2次到每天3次(每周5天)不等。如果采用20% 1RM,75次(4组完成)。

训练和康复的前沿,血流量限制法(Blood Flow Restriction, BFR)

训练和康复的前沿,血流量限制法(Blood Flow Restriction, BFR)


04、  BFRT在康复方面的应用

BFRT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康复人群可以用下列四种渐进模型训练:

1)在卧床休息或肢体固定期间单独使用BFR;
2)BFR结合低强度步行;
3)BFR结合低强度力量训练;
4)BFR低强度力量训练结合高强度力量训练。

训练和康复的前沿,血流量限制法(Blood Flow Restriction, BFR)

训练和康复的前沿,血流量限制法(Blood Flow Restriction, BFR)

①卧床期的患者:可单独使用BFR,即使患者处于昏迷期亦或是软瘫期的患者,可以早期使用BFR,以达到减缓肌肉的萎缩并防止肌肉力量的功能下降,有利于患者未来功能的重组和再学习。
②心肺功能差的患者:仍需卧床的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床上BFRT;能自主活动的患者建议进行BFR有氧步行训练,并辅以适当的抗阻训练。这可以引起心脏及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效应的改变,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能引起心脏前负荷降低,对于心血管功能障碍的患者康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③偏瘫患者:有研究表明,BFRT具有远程效应,即BFR结合低强度运动不仅可以引起BFR部位肢体肌肉的有益适应,还可引起非BFR部位肢体的有益适应。以偏瘫患者为例,给予健侧BFR抗阻运动,可以激发患侧的肌肉募集、提高肌肉质量和力量。给患侧部位无法进行大强度运动的人群提供了治疗的新视角。

训练和康复的前沿,血流量限制法(Blood Flow Restriction, BFR)

训练和康复的前沿,血流量限制法(Blood Flow Restriction, BFR)

尽管BFR已经临床运用,有必要指出,在肌肉力量及运动单位募集的高阈值方面,传统的高强度抗阻训练效果仍然优于BFR。高负荷抗阻训练方法依然是长期提高力量和爆发力的最佳方式。当不能进行或不耐受高负荷时,BFR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短期解决方案。尽管在使用BFF期间观察到有因运动而产生的镇痛剂效应,但几乎没有高质量证据表明BFR具有其他的或长期减缓疼痛的作用。现阶段证据不足以支持能够承受高负荷训练的健康人群和病患使用BFR代替抗阻训练。

训练和康复的前沿,血流量限制法(Blood Flow Restriction, BFR)

训练和康复的前沿,血流量限制法(Blood Flow Restriction, BFR)

血流限制性训练具有一定危险性和禁忌症,对于一些神经血管并发症及肾功能损伤等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禁用或慎用。使用者要选择设计良好的训练带,规范使用训练带时会有明显泵感和疲劳感。如果在进行训练时发生严重的不适或麻木感,请停止巡训练病 并咨询专业康复治疗师。

参考文献:
1.魏佳,李博,冯连世,等 血流限制训练的方法学因素及潜在安全性问题[J] 中国体育科技, 2019, 55(003):3-12.2.魏佳, 李博, 杨威,等. 血流限制训练的应用效果与作用机制[J]. 体育科学, 2019, 039(004):71-80. 3. 许业灏, 徐琳. (2016)血流限制性训练在低强度心脏康复训练中的应用进展[J]. 广东医学,  37(010):1575-1577.4. 卢贝贝,张磊,赵彦. (2016)缺血运动对心脏及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3期):62-67.5. T. Nakajima;M. Kurano.(2010)Effects of low-intensity KAATSU resistance training on skeletal muscle size/strength and endurance capacity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AATSU Training Research .Vol.6,1-76. VANWYE, WILLIAM R.(2019)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 Implementation into Clinical Practi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ercise Science.Vol.10,6497. Wilkinson B.G.;Donnenwerth J.J.(2019)Use of 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 for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Current Sports Medicine Reports.Vol.18 ,224-228.8. S. Rolff;C. Korallus;A. A. Hanke.(2020)Rehabilitation mithilfe des ”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 Der Unfallchirurg.Vol.123,180-186.9. Taya T.;Adachi H.;Inokuma M.;Shitara T.(2013)Rapid effect of KAATSU training on exercise capacity in patients with LVAD implantation.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Vol.20,S67.来源: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部分更改,侵删
 

精彩评论4

正序浏览
小麋鹿呵 发表于 2021-5-11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
 
谢谢分享
 
康恒美 发表于 2021-5-18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
 
点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4粉丝

20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中国康复治疗师网APP下载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提供优质康复职称考试辅导服务

康复学习就上康复治疗师网

康复医学职业教育O2O创新品牌

10年优越口碑历程见证

  • 官网微信

    每天官微五分钟一年萌新变大神

    扫码关注
  • APP客户端

    48+W康复治疗师邀您加入!

    下载APP客户端
  • 官方客服
KFZLS.COM

学习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悄悄变强大,惊艳所有人!

Copyright   ©2012-2021  康复治疗师网Powered by©kfzls.com技术支持:康复教育网     ( 湘ICP备12010636号 )|网站地图